OTDR的使用方法
1.OTDR的參數(shù)設置
(以光創(chuàng)M-260X 為例)
OTDR的測量模式: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
手動模式主要設置以下四個參數(shù):
1.波長設置(λ):
指OTDR激光器發(fā)射的激光的波長,本機可選擇波長為1310nm,1550nm,1310nm/1550nm, 視具體情況而定。

2.測試距離:
通常設置為被測光纖線路長度的1.5-2倍之間最為合適。

3.脈沖寬度:
脈寬越小,盲區(qū)越小,測量距離越短;脈寬越大,盲區(qū)越大,測量距離越長。

4.測量時間:
分為平均時間和實時測量,一般情況下,建議測試時間為15s,特殊情況下可以自定義。

5.折射率:
光纖的折射率參數(shù)一般是默認參數(shù),特殊情況下,根據(jù)光纖參數(shù)設置對應折射率。

OTDR的測量范圍與脈寬的對應表(供參考)
2.OTDR的測試方法
1.接頭插入光口:
測試前應該用酒精棉對尾纖接頭和OTDR法蘭盤端口處進行擦拭,將被測試光纖段的接頭,對準OTDR的光口(光口上的凹槽),擰緊。

2.開始測試:
按鍵區(qū)的右上角有“A”標志的是自動模式,左上角“M”標志的是手動模式。

3.測試完成:
根據(jù)曲線和底部顯示數(shù)據(jù),分析被測光纜是否存在光纖衰減、接頭損耗、光纖沿長度的損耗分布情況,以及確定光纖故障點等。

3.OTDR常見波形圖分析
正常波形圖

圖1 OTDR正常波形圖
圖1為OTDR的正常波形圖,測試曲線為一條傾斜的斜線。橫坐標表示光纖的距離,單位為千米(KM),縱坐標表示光纖的衰耗,單位為dB。波形圖末端出現(xiàn)反射峰表示末端已進行了承端處理。
波形圖末端無反射峰

圖2 波形圖末端無反射峰
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注意,波形圖在末端沒有任何反射峰就掉下去了,分析:1:如果波形圖顯示的末端距離未達到光纖的末端距離,這說明光纖在此處已經(jīng)斷了。2、若是波形圖末端的距離已經(jīng)達到實際光纖末端的距離,此種情況有可能是末端尾纖損壞,或者光纖末端未進行承端。
反射事件

圖3 反射事件
如圖3所示,波形圖中間多了一個反射峰,此種事件一般稱為反射事件。因為很有可能中間是一個跳接點,現(xiàn)城域網(wǎng)光纜中,比較常見。如:現(xiàn)主干光纜由匯接至光纜交接箱,當有需求時,需由光交接箱布放光纜至用戶端,光交接箱就需跳纖聯(lián)接,所以在測試這樣的線路時,就會出現(xiàn)像圖中這樣的波形圖。當然也會有例外的情況,總之,能夠出現(xiàn)反射峰,很多情況是因為末端的光纖端面是平整光滑的。端面越平整,反射峰越高。
非反射事件

圖4 非反射事件
如圖4所示,波形圖中間出現(xiàn)一個明顯的臺階,此種事件一般稱為非反射事件,此種情況多數(shù)為光纖在此處彎曲直徑過小,或光纖收到擠壓,如果此處有熔接點,也可能是此處熔接點的熔接損耗太大,這種事件多為故障點。